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同学们,学校是你放飞理想、快乐成长的乐园,是你人生的新起点。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点击详细]

 
教师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作者: 发布于:2012-11-26 15:54:33 点击量: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其心理应该是健康的。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找准教材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科学课、教学、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

一、科学课教学中对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认为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要找准教材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得是否准确,直接涉及到学生学习和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强化了一个措施,就是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根据探索的成功与否,及时掌握学生喜、怒、哀、乐等情绪波动及其变化。对学生之间的争论,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及时进行反馈评价,通过神态、语言、暗示性的动作等激励手段,学生消除了种种顾虑,探究热情高,心理压力小。尽管有时的探索找不到结论或没有正确的结论,但我们看重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了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例如我们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先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凸透镜的特点,再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我们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利用实验进行探索,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既了解了凸透镜可以成像,还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实验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矿产”这部分内容时,结合我县是产煤大县的自然条件,让学生就“煤炭的形成、开采、运输、应用等”展开调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煤炭的深加工、煤炭开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进行了观察、走访调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通过课外学习活动的延伸,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实践能力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我能行”的自信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步树立起来。
  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生的紧张、压力感在逐步消除,少数心理健康轻度存在问题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矫正。

二、科学课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天文、地质、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科学性很强。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科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在一块,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有效的。
  在教学中,结合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一位后进学生在学习了“凸透镜”后,自己动手做了一架简易照相机,同学们对这位学生非常佩服。我抓住了这次机会,组织学生开展了“学会称赞别人”和“同学们心目中的我”讨论活动。平时做简易照相机的这位学生由于学习后进,很难受到别人的表扬。在这次活动中,我抓住时机,让同学们说说这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的说:他爱劳动,经常擦黑板、扫地,不怕脏,不怕累。有的说:他心灵手巧,学习了凸透镜后能自己动手制作照相机等,同学们说出了他的不少优点。接着,我让这位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他说:“同学们表扬我,我很高兴,也感到惭愧。我有时不能遵守纪律,学习成绩较差,有很多表现不好的地方,我今后一定要改正。”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同学们消除了自卑心理,明白了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课外,我让学生讨论“找到自己的不足”、“怎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等问题。通过这些系列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心胸变得开阔了,能与自己周围的同学、邻居融洽地相处,自信心不断增强,每天都有笑脸,每天都有一个快乐的心境。
  在一次自然知识竞赛活动中,一位平时成绩平平的学生获了奖,而几名优生却没有获奖。我在给这位获奖的学生颁发奖品时,发现那几名优生情绪不高,我知道他们心里想得是:我是好学生,我没有获奖,偏偏让成绩平平的王强获了奖,感到不服气。此时,我向学生讲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吊孝”的故事,让学生讨论周瑜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最后得出了嫉妒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能严重损害朋友、同事、同学之间的友谊,会阻碍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互相学习,同时也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同学之间应该真诚、友好,为他人的成功而骄傲,为他人的失败而痛惜。最后,我让那位获奖的学生谈了他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那位学生说他最近看了一套宇宙方面的少儿科普读物,竞赛中有几道题的答案他就是从科普书中知道的。这时我向全班学生说:课外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课外学习的途径、渠道很多,每一个成功者成绩的取得和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接着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那几位学习好的学生当场就说:今后我们也要多利用课余时间多看科普书籍,增长课外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使部分学生心中隐含的嫉妒心消除了。我感到抓住时机适时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上述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变得不再自卑、不再焦虑、不再孤独、不再嫉妒,而是开朗、愉快,对每天的学习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关心,没有嘲笑、讥讽,在团结愉悦的氛围中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结合,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其心理应该是健康的。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在科学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来探索科学课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的教学形式。
  在每一节课中我们都要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这个大方向,并以这节课所涉及到的科学学科知识为载体来进行,不是为某种创新而思维,而是为研究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来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注意到创新即见自己或他人所未见、想自己或他人所未想、做自己或他人所未做。认识一个事物,多角度去观察,认识一个道理,多角度去质疑,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能不能变成那样。就是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象开去,发散开去,这样逐步养成学生的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启示》一课后,有的学生突发奇想,提出蚂蚁可以负重自己体重几十倍的物体,把蚂蚁身上的这种“奇异负重”物质找出来,让举重运动员服下去,就可以创造出“超级世界记录”。学生在学习了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和海参遇到敌人可以吐掉自己的内脏的特点后,有的学生想象说: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海参吐掉内脏仍然可活下去,如果有一天我们人类也具备了这种功能,那么现在的器官移植就会变为器官再生,有多少人可以免除痛苦,有多少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那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对于学生的一闪之念,我们不是一笑了之,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敢于去想。他们今天想到的,今天不会变成现实,但明天就可能美梦成真。
  在教学中,我们把观察与发现、想象与创造作为问题的重点,把基础性、多维性、开放性作为提出问题的原则,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求得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讲矿产的知识,向学生提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今天的各种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有一天矿产资源被我们挖掘完了,那时人们怎么办?有些地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处理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再如学习了眼睛的科学知识后,向学生提出:在电视、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我们应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在学习了太阳和宇宙等知识后,提出你认为人们能否移居到其它星球上去居住?等等。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指出质疑的渠道,让学生对前人已有的结论质疑;对教材体系中所涉及到的某些疑问质疑;对老师的教学活动质疑;对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质疑。我们不强调质疑会产生怎样有质量的学习成果,而是把问题放在质疑本身,即让学生学会生疑、贵在有疑、找到途径去解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在“无限宇宙”一课中,对于宇宙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专门举办了一次辩论课,课上学生用收集来的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有的说:宇宙也许是有限的,只是我们现在的射电望远镜观察范围有限,没有看到宇宙的全部。有的说:宇宙是无限的。因为从宇宙的起源和人们观察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宇宙在不断扩张,应该是无限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仅得到了正确的知识,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针对有的学生不敢发问或不会发问这一环节,我们在对实验班的教学中采用了教师有意的设置疑点和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的办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从这几点出发,我们初步探索出了——找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和开展活动的时机;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创新精神为常规目标;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卫生》、《小学生心理咨询》、《小学生心理诊断》陈永胜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2、《心灵时代》王极盛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9月。

3“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实验终期的调查与报告”(辽宁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 才兵)
 

上一篇:掌握点题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优化课堂教学 分层转化后进生
版权所有: 地址:神木县大柳塔镇
电话:0912-8570545 E-mail:dltdsxx8262166@163.com
陕ICP备200000号 技术支持:独酌网络